动态与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与信息 >> 校园传真 >> 正文
    校园传真
    禾下乘凉梦 不悔是初心——记我校高二4班“缅怀中华拓荒人袁隆平”主题班会
    时间:2021-05-25 阅读:

    5月24日上午10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举行,下午5点半,我校高二4班班主任王璇老师组织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向袁老进行了郑重的告别,表达了对袁老的深情缅怀。

    班会以“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为主题,在“看影像知袁公”环节,同学们认真观看了央视纪录片《为时代而歌——袁隆平》。纪录片将袁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不懈诠释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从更多的细节中深入了解了袁老崎岖的科研路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无畏拼搏、无私担当、无华坚实,深受感染。

    在“以文字寄哀思”环节,同学们都用心动情地写下想与袁老说的话。

    张焱淑:

    禾下乘凉梦消逝,四海空余稻花香。

    风吹稻香,是您的灵魂在回响;

    雨打稻穗,是您的信念在激昂。

    昔日粒粒黍稷贵是您执着的信仰;

    今朝片片稻花香是您追寻的方向。

    愿您插上一双稻花织就的翅膀,

    应约奔赴一场跨越山河的盛宴——

    与神农公把酒言欢,不醉不往!


    王泠然:

    国士乘鹤江山恸,稻谷俯首百姓哀。我们心目中的稻田守望者,经历了声声炮火,抵御了层层质疑,直面了种种恶意,却终是未敌过时光的飞逝。上天为他垂泪,千万名民众手捧鲜花,他的血与泪,所有人都看在眼中。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英雄,先生千古!


    张蒙蒙:

    不顾反对学农,只为儿时农田梦。

    不向恶意低头,只为稻粱弯腰。

    几十年艰难困苦,不变是初心。

    而今乘梦仙山,留下满田稻香。


    李晓涵:

    待到黄鹤归高楼,稻田的风波恰逢雨落。

    几十年未变初心,仍旧坚守清贫的生活。

    夜雨间逝去的穗,击碎守望几年的成果。

    外界非议的言辞,不改青年奋进的执著。

    妻子的鼓励,同事的支持,风波来去几人落寞。

    耄耋之年更春秋,奋斗止于夏日的午后。

    晴日天甘的慈雨,成了上天清泪的垂落。

    山河万里登天路,英雄踏歌间霞光流朔。


    张雨轩:

    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袁隆平老人将其一生的心血倾注到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周围人质疑,他不畏惧;研究成果被破坏,他不退缩;亩产超一千斤,他不止步。他将天下怀揣心间,儿时的梦与当下的使命感促使他不断前进。袁隆平院士插上金黄的翅膀飞去,身处在不愁吃穿年代的我们定会永远缅怀。


    李锦涵:

    我与您似有一面之缘

    小时候,在课本中初始您,心怀崇敬

    再后来,明白那一米一粒的香甜,是您之不易

    而现在,您乘风仙去,留下漫天稻花香


    谢欣谣:

    您曾说,“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您以一己之力养活了大半个中国,像是日月星辰,在时代中熠熠生辉。直到有一天您长眠不醒,我们才意识到,您带走的是一整个时代。而我们又是多么有幸,和您曾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巨星陨落,也亘古长明。


    孙敬文:

    禾间之农,金穗为翅,稻香不散,回忆绵长!

    您的一生鞠躬尽瘁,致力于杂交水稻事业。

    您与祖国命运相连,挽救无数生命。

    您几十年始终如一,于稻花香里说丰年。

    您病危仍心系稻田,终在歌声中笑着离开。


    姚嘉澍:

    袁老先生曾在报道中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上个世纪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大家都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忽然想起来爷爷给我讲过原来吃不饱饭的故事,大街上拿一个饼吃,都有骑车的人一把夺去,到今天看来这种事情实在荒诞,但这真实发生于那个时代。袁老先生是几代中国人的衣食父母。  

    袁老先生是位真正值得尊敬的人,35岁遭人谩骂实验造假,又苦心耕耘三年才得到了成功品,44岁在刚发生过7.7级地震的地区搭起树枝棚窝继续实验。几十年来从水田到沙漠到盐碱地再到大海,袁老先生的脚步从未因无良媒体的谩骂指责而暂停半步,终其一生,只做当初那个田间农人。

    共和国建设与复兴重任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来,一位位国士离我们远去,先辈的道路与目标由我们后人来赓续传承。我辈人定不负期盼,实现复兴,继先人之美冀,昭天下之雅怀。


    孙一玮:

    他自称只是一个农民,却用这个身份养活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六十多载,从青春到白头,他将汗水与辛劳凝结在每一粒稻谷上。无数次在田地里累倒,又一次次的站起。只是这次,他再也无力从病床上坐起,再看一眼他亲手种下的一望无际的稻田,时间的气流终将他的手从枝条上掰下,它的逝去如秋叶般静美。全世界人民的泪也无法将他挽回,只愿逝者安好,稻香依旧。


    王家瑞:

    惯例不足法,权威不足惧,人言不足听,袁隆平在提出史无前例的想法,被质疑时,他不动摇信念。在数年得不到突破时,流言四起,他仍坚守初心,在秧苗被人恶意毁坏时,世人诬蔑,他也不放弃研究。年华不负守稻人,数十年砥砺前行,终获成功。成功后的他,不问浮名,仍在田间劳作,从青丝到白发,一腔热忱都给了杂交稻的培养,直到弥留之际,还在问杂交稻的情况,这就是风骨吧。国士无双,先生千古。


    陈优曼:

    儿时的梦,埋藏在心里

    战火的痛,镌刻着他的魂

    饥荒是一个契机,唤醒他的家国梦

    奋不顾身向前,失败和质疑都是他的勋章

    想在稻穗下乘凉,想让老百姓摆脱饥荒

    辗转各地只为那一株插着希望翅膀的稻谷

    经历的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苦

    还好爱和信任从未远离他

    那个美好的梦终于开出了花

    他是个平凡的人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

    他爱挠头的习惯

    他讲话时憨厚的笑

    他看见试验成功兴奋的神情

    一幕一幕,好似昨日

    如果没有他

    就没有今天的我

    那晚星星格外亮

    我仿佛又看到了袁老温和的目光


    老人家曾有个梦,高产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把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自己在禾下乘凉。为了实现这样的梦,袁隆平将一生献给了老百姓的“饭碗”。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