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专题 >> 第3届政史地学科节 >> 正文
    第3届政史地学科节
    置身人文科学的殿堂——致第三届政史地学科节
    时间:2012-04-18 阅读:

    我看了一个讲座——《中国教师报》山东记者站站长李炳亭的“教育底线是保全生命”,我明白了,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对青少年开设自然科学的课,还必须开设人文科学的课,因为,缺失了人文科学的学习,学校教育想要保全我们民族未来的创造者的生命都不能,还谈什么生命的价值。人文科学,递给我们一个“真”剑,让我们勇敢地与虚伪斗争。

    我读了一本书——前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语堂先生的《中国人》,书文比较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和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我懂得了在纷纭杂揉的思想中,中华民族需要锻造出一个民族的思想灵魂。人文科学,给我们装上了世界文化的视点,让我们反观自身,从而塑造中国人的文化人格。

    我看了一则故事——江西宜春学院大三女生袁玉梅被确诊出患了白血病,化疗药物引起头发脱落。为了避免玉梅的尴尬,班上29位男生全部剃光头以表示和玉梅同进退。这,便是人文科学的养分里蕴藏着的公民意识。

    我反思着一个问题——一位学者到美国参观学习,看到美国人在做战争游戏的时候,许多人愿意着英国人服装人来和少数着美国人服装的人交战。当被问及你们好像很喜欢英国,不恨英国吗?他们曾经殖民了你们的民族。回答是:为什么要恨呢?那是历史的昨天,反思历史,不一定要把狠留在心里。人文科学教会你,反思昨天,关注今天,创造明天。

    一位日本学生,在被问及半个世纪以前的那场战争你们日本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时,得到的回来是:爷爷们要承担责任,我们要承担我们应担当的责任。人文科学教给你放弃与担当。

    在政史地第二届学科节上,我们选择了电影《东京审判》,当影片播放到投票表决是否处置日本战犯,以一票的优势中国的诉求取胜的时候,我正在楼道里踱步,教室里鼓掌叫好似声暴风雨般地震慑了我。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人文教育任重而道远!因为,我们担心一些同学在爱国的情感中,隐隐约约包含有复仇的心理。我多么希望那欢呼声结束后,埋在同学们心中的是振兴民族的方案和行动。

    2011年,惨烈的日本大地震带给日本人民灾难,检验着中国国人的公民教育,抛弃所有的纠结进行驰援,在灾难面前只有人类共鸣而没有咒语和冷漠。

    我们常说“多难兴邦”,中华民族自古“灾难”,还少吗?

    但是面对“兴邦”,我们却少了些许强烈的改变意识、宽广的学习胸怀、深邃了思想判断力,求真求实的胆识。

    故事是讲不完的。但是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人文科学承担教育人的重任,这重任,我们不能拿直尺去衡量,也不能用溶解液来分解,不能说给了阳光、温度、水分就能促其生长,更不能用杠杆的原理来升降。

    我常常记起王校长的一句教诲“欲作学问,先学做人”。我想,这学问的本身,既寄托着人文科学传授学问的重任,也含纳着公民责任的培养使命。

    同学们,我引用沈惟慧老师的一句话: “多一份书香,人生就多一份渊博、多一份深邃、多一份洒脱;多一份书香,前程就多一份亮丽、多一份坦荡、多一份辉煌”我们来认识一个问题,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是不可缺失的;多读书,读好书,读各类书,这都是我们成长中的必然养料。人文科学的光环不一定炙手可热,但是,置身人文科学的殿堂,你会发现,原来这里是色彩斑斓。你会丰富,你想追求,你会思考和选择,你渲染着自己的生命,你发现了自己的所长,你找到了力量的源泉,你学会把仇恨转化成创造力,你会敞开海洋般的胸怀去学习,去接纳文明。最终,成就了一个完整的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