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名校长说丨訾艳阳:新理念、新班子、新规划——托起基础教育明天的太阳
    时间:2020-05-13 阅读:

    【精彩导读】

    我认为,校长不一定是哲学家,但却离不开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校长虽不是科学家,却需要具有像科学家一样的创新精神,将学校工作作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校长虽不同于企业家,却也需要有像企业家一样的转化能力,企业家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校长则应思考如何应用办学理念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訾艳阳 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腾飞”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招生考试研究分会秘书长。出版著作与教材4本,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

    近年来,从国家先后颁布的《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将面对“五个前所未有”:时代发展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央如此关注基础教育,前所未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压力,前所未有;教师传统教育方式受到的挑战,前所未有;学生学习方式受到的挑战,前所未有。

    所谓挑战,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谁能够走在改革的前沿,做教改的“探路者”、“领路人”,谁就能抓住机遇,带领学校走的更稳、走的更快、走的更远。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校之魂。”教育界还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知识才学和领导艺术,在学校工作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我认为,校长不一定是哲学家,但却离不开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校长虽不是科学家,却需要具有像科学家一样的创新精神,将学校工作作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校长虽不同于企业家,却也需要有像企业家一样的转化能力,企业家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校长则应思考如何应用办学理念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1.新理念,与时俱进

    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引和支撑。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自1981年恢复重建以来,始终不忘“兴学、储才、强国”的办学初心,坚守“为民族而生、为国家而立、为世界之光”的办学宗旨,历任校长从未停止对教育的思考,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规范办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的新理念,在规范、高质量办学的前提下,引领学校健康发展,打造学校文化品牌。

    2.新班子,重在实践

    教育是一个重在实践的行业,实践出真知,方可得真谛。只有通过“实践,创新,再实践”这样螺旋式上升的途径,我们才能回答教育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人的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智慧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规律?”

    办好一所学校,既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也离不开一支好的队伍。学校领导班子的战斗力直接决定了整个教师队伍战斗力的水平,进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因此一个校长带领的领导班子也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交大附中面对此次挑战,秉持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重新组建领导班子,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遵循“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的原则,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决策力、感召力、战斗力、创造力,形成合力,推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

    3.新规划,贵在落实

    从1950年以来,我国已经推动实施了8次基础教育改革,每一次改革的核心点都主要着眼于课程改革。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第9轮课程改革。这次课改与新高考制度改革等内容有机融合,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的强劲动力。2014年开始,浙江上海试水新高考改革;2019年,全国有6个省份使用了部编新教材;2020年秋季开始,陕西省也将进入新一轮课改。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选课走班模式是中学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已经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开始了多手准备,比如教师准备、课程准备、围绕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推动管理改革等,同时形成了“适度宽松,严格到位,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的教育模式。“适度宽松”,就是秉承孩子的活泼天性,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鲜明的工科教育资源优势,重视科技创新课程开发与动手实践(实验)活动,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STEAM教育,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课堂,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内生动力和潜能。“严格到位”,就是在学业和学生品行养成方面,该管的还要管,学业考核要严格,品行操守要严抓。“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希望学生利用好45分钟的课堂时间,做到学、思、践、悟。这也秉承了附中的办学理念——“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凡成事者是“创”出来的,而非“守”出来的。未来教育已经不单是比学习成绩,而是比学习力;不再是直线式培养路径,而是多样化特色育人;不单是为中国发展储才,更要着眼全球未来发展需要。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实现转变、提升,一步一个脚印,把学校推向发展新平台。


     

    原文链接

     

    Baidu
    map